乍看一下,這是一篇中規中矩的演講,有著鮮明的架構:前言、打破迷思、研究發法、研究成果和總結。但是,其實我們要學習的是「要是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台下聽眾都已熟知的內容」時,我們要怎樣去規劃一場演講的開場;讓我們可以讓聽眾是有著依舊好奇的心去聆聽我們接下去的演講,然後用什麼樣的方式為演講做一個紮實的結尾。
「要是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台下聽眾都已熟知的內容」其實以演講的角度來說,它更深一層的意涵是在探討一個情況:「要是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台下聽眾已經是這方面的專家」、「要是我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台下聽眾對這主題已經有既定的成見(印象)」時我們要怎麼去規劃這樣的一場演講。
而我也相信,這往往是講者們最擔心的幾種情況之一:聽眾是專家。(以這篇演講而言,專家是指:每一位聽眾;誰沒在過生活?誰沒多少看過幾篇養身的報告?你可以給出什麼樣的概念與行動指南呢?)
而規劃的部分是指,可以分享幾個在這樣情況下挺不錯的開場方式:
一、回答最基本的問題
假設今天這個領域是大多數聽眾都熟悉的時候,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尋出這領域中最根深柢固的概念「可以活多久是老天給的(基因與命運)」,然後我們要打破這樣的概念。
「研究 證實在某種生物限制下 人平均能活多久 只有百分之十是基因所決定 其他百分之九十是由生活方式決定」這是這場演講的第一段,多棒!就直接的點破了過往的迷思,更提出了一個大家都可以做到的引子,這不是命的問題,是生活方式的問題,讓聽眾在第一瞬間就感受到這演講與本身的切身關係,更感受到一股嶄新概念的即將被傳遞出來。你會發現這場演講中,有多處都在做打破迷思的動作,只是沒有明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