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4日 星期一

一場流暢的演講,你我的Bridge

分享本篇文章
在一場講者卡卡的演講中,我們一定常聽到這樣的言語「下一張...」「這一張...」「嗯...嗯...嗯...」「對!...好!」這些類似自言自語的尷尬台詞相信大家一定很熟悉。我們總以為「簡報完成時,只表示你準備好了要講什麼。但是,不代表你已經準備好怎麼講」。我想這是部分講者口語不順的根本問題,「要講什麼」與「要怎麼講」是兩件事情。

為什麼和朋友聊天聊上幾千個字的內容我們都不會結巴?但是站上講台就零零落落?你會不會覺得是因為緊張?有可能,但是這答案也太宿命了,就好像個性註定了一個人在簡報上的表現,但不應該是這樣!所以我想分享一個字給你們,「Bridge」。不管你是生性害羞還是天生喜好緊張,但若是你的演講會發生上述的卡卡特徵時,我想...你應該只是忘記規劃自己的「Bridge」了。

什麼是Bridge?為何需要Bridge?
Bridge,就是投影片與投影片間的引言與串接。我們都知道一場演講都會有所謂的開場,但是大部分的人卻忘記「其實部分的投影片也需要開場」。人的大腦總是以一種不在意細節的方式在運作(求生存講效率),所以當我們做好簡報的時候,我們總是會以為自己「要講什麼」與「怎麼講」在那瞬間也都完成了(拳四郎:你已經死了)。事實上,大部分的情況是,簡報完成時,只表示你準備好了「要講什麼」。但是,直到我們站在台上講得支支唔唔的時候,我們才會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「怎麼講」,也就是投影片與投影片間的台詞。

正是因為我們沒準備投影片間的引言,所以我們往往在一張張投影片之間顯得支支唔唔,嗯嗯對對。而怎麼講,就讓我們看看Bridge可以怎樣的規劃,這篇文章中會先與大家分享三個模式。

Bridge讓你的簡報一路順暢
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,假設我們今天有一份簡報的片段是從概念轉到運作方式,以往,有些卡卡的人在從上一張投影片切換到下一張投影片之前,請問問自己會怎樣說下張投影片的開場?而不論你的答案是下一張還是對,講者都是可以講下去,只是換來的是聽眾則要花些腦袋來思考「為什麼現在要講運作?之前我們在講的是什麼?」,而有些時候,聽眾與講者脫鉤的情況就在此時發生了。

今天,讓我們換個方式來講講看。

Bridge 1、承先啟後(穩, 目的清楚)
當你的投影片內容要開始另一個階段/主題時,我們可以這樣說「從剛剛我們已經知道有三種概念了(承先),接下來我們則要去了解細部的運作方法(啟後),讓概念落實到現實生活,不會只是紙上談兵...」,而這時即便你不清楚我在指哪份簡報,你都可以知道我的上一投影片(或上一段)是講概念,而接下來我要講的是方法,而且你會知道為什麼要講方法(目的說明,底線的部分)。

Bridge 2、引導提問(互動, 利用生活經驗)
利用提問的互動,帶出接下來的主題,讓聽眾自己說出下階段的主題,會讓聽眾更清楚的掌握演講接下來的內容。我們可以這樣說「從剛剛我們已經知道有三種概念了,但是,大家會不會覺得這樣只談論到模糊的概念?是不是缺少了落實在工作上的運作方法?」(這是明問)。

或是「從剛剛我們已經知道有三種概念了,但是現在,請大家回想一下,過往應該上過類似的課程,但是為什麼到後來都沒有落實在工作上?生活上?」待聽眾的回應或沉默五秒後,再說出「沒錯!你們說得都對,但是重點是什麼?就是缺少落實到現實生活的運作方式,所以...」(這是暗示)

Bridge 3、反轉提示(穩, 清楚強調)
當主題出現正反論述(或立場轉換、或立場對調)的時候,強烈建議使用!因為大多數的聽眾在聽講時,都只呈現資訊的「接收狀態」,而非「思考狀態」,因此當你沒有強調論述要轉彎時,聽眾很可能渾然不知(直到兩三分鐘後才覺得演講內容的轉變)。而使用方式也很簡單,就是在轉換之前,重複地強調二到三次。我們可以這樣說「但是!但是!(停頓三秒)過往的學習我們都只提留在概念的階段,現在我要...」,或是利用「請注意!聽到這邊!listen to me !」這些提醒概念強烈的語詞配上口語的強調,讓聽眾確實收到論述轉換的提醒。

知道這些之後的你
我想請大家稍微比較與回想一下,剛剛的這三種手法,與最一開始的「接下來」、「對!」和「嗯嗯嗯」與後來「承先啟後、提問引導和反轉提示」的差異,也當你將這些以往未規劃過的細節都設計過時,相信你已經是一個不同水平的講者了。而個性上的差異也會在這樣的規劃中慢慢地消失。

其實,Bridge的方法百百種,你可以有太多種的選擇與變形,像是加一點幽默與自嘲進去上述的三個方法中,更可以帶起整場演講的互動與氣氛,這樣還能不流暢嗎?但是,為什麼到後來都沒有落實在工作上?演講上?對!因為我們知道了概念,知道了方法之後,最重要的就是再下一次的演講中,好好的去嘗試這樣的規劃與變化,甚至翻出過往不順的演講,為自己做一個事先的練習,我們才能越走越好。

最後!簡報實驗室祝大家聖誕快樂!


後續補充:其實當我們將Bridge都規劃好的時候, 在演講的時間掌握上會有更精準的控管. 因為你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在投影片中要講什麼, 在投影片"之間"要講什麼. 就不會出現太多未規劃而不知道要講什麼, 或是突然文思泉湧導致超時的情況.

Facebook留言板: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